时间:2024-11-24 10:26来源:www.mpmfbk.com作者:未知点击:
整理 | 周舒义、望乡
室温超导造假,迪亚斯被大学扫地外出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曾声称发现首个室温超导体而备受关注的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职员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已离开该校。
当地时间11月18日,罗切斯特大学发言人证实迪亚斯已辞职,但拒绝就其辞职细节发表评论,也拒绝说明他是主动辞职还是被迫开除。“兰加·迪亚斯不再是罗切斯特大学的职员,也不再从事与大学有关的任何研究活动。”迪亚斯没回话媒体的置评请求。
今年8月,罗切斯特大学校长萨拉·曼格尔斯多夫(Sarah Mangelsdorf)曾向校董事会致函,呼吁在2025年6月迪亚斯的合同到期前将它开除。迪亚斯没终身教职,依据学校规定,教职合同的终止由董事会听取校长建议决定。
兰加·迪亚斯 | 罗切斯特大学
近年来,迪亚斯深陷学术造假丑闻。2020年他在《自然》发文称,一种含碳、硫、氢的化合物在15摄氏度下表现出超导性能,成为电阻为零的超导体。论文发表后迪亚斯名声大噪,研究资助纷至沓来,罗切斯特大学也将他的薪水翻倍。有其他研究职员对论文提出质疑,但校方前后发起三次调查均未果。同时,《自然》邀请独立专家组展开调查,却揪出造假破绽,该论文于2022年被撤回。
2023年3月,迪亚斯团队又一篇论文发表在《自然》,称研发出一种含镥、氢、氮的材料,在约20.6摄氏度的室温和10千巴(约1万倍大方压)的重压下表现出超导性能,后续也有多个团队报告不可以复现其成就。迪亚斯的学生联系《自然》,对结果真实性“表示担心”,该论文于同年11月被撤回。
2023年4月,《科学》刊发报道,深挖迪亚斯2013年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涉嫌剽窃。剖析显示,这篇论文有至少6300个单词的内容(等于全篇内容的21%)可找到已发表的其他来源。
除此之外,2017年迪亚斯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时就宣布制成“金属氢”,有关文章发表在《科学》上。然而在其他科研职员没办法重复结果、提出质疑后,团队声称把样品搞丢了。
迫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压,罗切斯特大学拓展第四次调查,三名外部调查员发现,迪亚斯牵涉的16项学术不端指控,非常可能一个也没落空。依据调查结果,NSF向迪亚斯提供的80万USD资助被叫停。
迪亚斯在社交媒体上坚称自己是清白的,但没给出任何进一步的证据。今年6月,他的又一篇论文被撤回,该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声称研发出又一种高温超导体。这也是他第五次撤稿。据罗切斯特当地《民主党纪事报》报道,迪亚斯将继续在其名下一家公司Unearthly Materials(“超自然材料”)工作。该公司致力于研发新型超导体,2022年从英国风险投资集团Plural获得1500万USD注资。
造假丑闻给高温超导范围蒙上了阴影,而迪亚斯的学生们身处震中,感受尤为强烈。其中一名学生匿名向《自然》新闻团队表示:“此事终于了结,让我松了一口气,但也很失望花了这么长期。”他们正在等待罗切斯特大学“发表公开声明,检讨是什么政策失误”致使争议迟迟不可以尘埃落定。
校方发言人说,学校支持“受迪亚斯不端行为影响”的学生们,并且正在审察有关政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职员彼得·阿米蒂奇(Peter Armitage)表示,“整个系统奏效了吗?确实,最后还是奏效了,但很多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辜负了大家。”
漏气加快,国际空间站陷入“危险状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1月16日报道,日前国际空间站漏气问题日渐严峻,美俄两国航天局已需要宇航员采取一系列紧急应付手段。现在,国际空间站里有3名俄罗斯宇航员和4名美国宇航员。
国际空间站的漏气问题于2019年初次被发现,到今天已持续5年,但从今年早些时候开始,漏气速度“出现暂时性加快”。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此前强调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没直接危险,但依据NASA在十月底发布的报告,现在国际空间站存在4处裂缝与50处“让人担心的隐患”,天天有超越正常标准2~2.5磅(约合0.9~1.1千克)的空气泄漏。愈加多的迹象表明国际空间站正因老化问题陷入危险状况。报告显示,国际空间站上有588个部件超期服役。
今年4月,国际空间站的空气泄漏速度一度达到天天约3.7磅(约合1.7千克)。随后俄罗斯宇航员用密封剂和打“补丁”的办法修补了所有已知裂缝,之后天天的空气泄漏量降低了约1/3,但仍没停止。据透露,因为裂缝很细小,肉眼不可见,而附近密布支架和管道,宇航员非常难将工具伸入这类地区,探寻空气泄漏点步履蹒跚。NASA已将国际空间站的风险评估等级提高至最高。
初步调查显示,问题非常可能出在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与货运飞船对接口的转移通道上。现在,美俄双方均需要宇航员做好预防手段,存在泄漏问题的转移通道平常需要维持密封,只有用时才会临时打开。NASA已经需要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载人“龙”飞船增加临时座椅,以备紧急撤离之需。
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刚开始设计的用法年限是到2015年,后延期服役至2020年,现在超期服役近10年,部分设施的用法寿命明显超越了刚开始设计期限。据Space.com报道,俄罗斯计划于2028年退出国际空间站,而美国及其他合伙人则承诺将它运行到2031年,但目前这一时间或将大幅提前。(央视新闻推广客户端)
湿疹或与空气污染有关
伴随工业化进程推进,湿疹的全球发病率也节节攀升。一项11月14日发表于PLOS ONE的研究显示,空气污染与湿疹之间存在明确有关性——居住在空气污染程度较重区域的人更容易患湿疹。
空气PM2.5平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大家患湿疹的可能性就会翻倍。| 耶鲁大学医学院
此前研究觉得,环境原因可能是致使湿疹发病率上升是什么原因之一。为获得更多证据,研究职员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All of Us”研究计划调取健康数据,涵盖286862名参与者。他们大多年龄在50多岁,有12695名参与者(4.4%)被诊断出患有湿疹。
当地空气污染数据来自空气、气候与能源解决方法中心(CACES),分地区统计了这类人居住地的PM2.5平均浓度。随后,他们将美国788个邮编地区的PM2.5水平与截至2022年诊断出的湿疹病例进行比较,发现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湿疹发病率就会增加一倍以上。在污染更紧急的区域,湿疹发病率更高。
研究还考虑了年龄、性别、种族、收入、BMI、是不是抽烟或有食物过敏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原因。虽然新研究只能说明有关性,但作者推断,当PM2.5接触皮肤时,或许会调节芳烃受体(AhR)通路和产生氧化应激,致使表皮屏障受损和炎症反应。吸入这类污染物也会起到肯定用途。湿疹病人的皮损会加速PM2.5穿透皮肤屏障,进一步加剧风险。
“这项研究明确地展示了在大规模人群中的明确有关性。”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Giuseppe Valacchi建议,生活在污染较紧急区域的大家可以穿长袖衣物,或在污染水平非常高的时候待在室内,以减少风险。
贝壳开“小窗”,让共生藻晒太阳
11月19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名为鸡心蛤的软体动物在壳上演化出了类似光纤的透明结构。这类结构类似窗户,能让阳光照射到生活在它们壳里的共生藻类,同时阻挡有害的紫外线辐射,这或是初次察看到拥有类光纤结构的生物体。
自然光下的鸡心蛤(上排)和从内部照亮的透明壳窗,形状有小三角、条纹和方块等。| Dakota McCoy.jpg
鸡心蛤和大砗磲都是双壳类软体动物,两者都演化出了与藻类互利的共生关系,这类藻类生活在它们的壳内,需要阳光进行光合用途,向“房东”提供营养。大砗磲会打开壳让阳光照进去,但同时,其柔软内部也会暴露在捕食者、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威胁中。而鸡心蛤不会如此做,它们的共生藻怎么样获得阳光一直是个谜。
研究职员剖析鸡心蛤的外壳碎片,测量阳光照射外壳的透射率。结果发现,鸡心蛤看上去不透明的外壳上演化出了很多微小且间距均匀的透明壳窗,这种结构由文石(一种碳酸钙晶型)组成,像光纤一样,能传导阳光通过,甚至能以100 lines/mm的分辨力投射图像。“开窗”面积占到外壳总面积的50%。在壳内侧还有透明凸起,能像透镜一样起到聚光用途,让光线照到更深的地方。研究进一步测量了透射光在不同波长上的光强分布,发现这套光学系统在透过阳光的同时,能有效过滤其中的紫外线。研究表明,在光合用途的主要波段(400~700 nm),能透过平均31%的光辐射;而在有害的紫外线波段(300~400 nm),透射比率减少至平均14%。
研究职员表示,鸡心蛤的这种透光结构与人造的光纤纤维很相似,可能能为低本钱光纤等仿生结构开发带来想法。
上网或能提升中老年人幸福感
Nature Human Behaviour一项涉及23个国家的研究觉得,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用网络或与更高的生活认可度、自我报告健康情况更佳和较少抑郁症状有关。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2019年,全球5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约有14%遭遇了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此前研究觉得,用网络与较差的精神健康有关,尤其是对于较年轻的人群。但网络也是健康信息和社会联系的一个来源,这对中年及以上人群的幸福感非常重要。
研究职员剖析了23个国家(包含美国、英国、中国、墨西哥和巴西)87559名年逾五十的中老年人的数据,随访时间中位数为6年。他们发现上网活动(包含收发邮件、购物、预约旅游与搜索信息)与较高的生活认可度、较少的抑郁症状与较好的自我报告健康情况有关。这类关联在大部分国家都是一致的,但程度各不相同,收入水平、数字素养、社会经济进步水平致使了各国差异。
进一步剖析表明,对于年龄≥65岁、单身、与别人接触较少、受教育程度较高、财富较少、缺少运动的人群,上网和心理健康的有关性更强。除此之外,在美国、英国和中国,网络用频率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大体上越好。
研究提出,中老年人用网络可以促进社交互动,减少孤独感,并使他们可以接触到信息和服务,提供情绪支持和医学建议。但作者也承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用网络和这类人群的幸福感是不是存在因果联系。
新办法摧毁“永久化学品”
两项独立研究11月20日在Nature背靠背发表,分别开发出两种新型光催化办法,来降解一类耐久且危险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有望为治理有关污染提供条件更温和、本钱更便宜的解决方法。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因其分子内结实的碳-氟键,具备独特的热和化学稳定性、疏水及疏油特质,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医疗设施、纺织机械等范围。人类已开发出超越15000种PFAS化合物。但,碳-氟键的惰性也致使PFAS在自然温和条件下很难降解。比如,特氟龙在260℃的温度下可以保持多年不分解,在500℃以上分解时则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因此PFAS又被叫做“永久化学品”。已知多种PFAS具备剧毒。废弃的PFAS进入自然界后很难收购借助,遍布空气、土壤和水源,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健康问题。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职员基于扭曲促进电子得失方案,设计创制了在特定光照下具备超强还原性的超级光还原剂,起名字为KQGZ,初次达成了低温(40℃~60℃)下特氟龙及小分子PFAS的完全破坏、脱氟矿化,将它高效收购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该催化剂具备广谱催化性能,作者将全氟化碳、全氟辛烷磺酸和多氟辛酸成功分解成碳酸盐、甲酸盐、草酸盐和三氟乙酸盐。
在第二篇论文中,研究职员开发了一种有机光催化体系,可以高效活化含氟化合物上的C-F键。该有机光催化剂BPI在与四正丁基胺氟、水用途下形成具备强还原能力的开环产物BPI-RO–。作者发现,催化剂在历程两次电子转移过程后会形成更强还原能力的闭壳产物BPI-RO-H2–,可以在光激起用途下通过PCET或PT/ET过程降解芳基氟化合物。用甲醇提供质子,该反应可以以较高的产率将多种PFAS化合物转化为脱氟产物。
尽管前景光明,但研究职员表示,新研究距离技术落地仍道阻且长。这类光催化过程本钱高昂,而且反应时间较长。但它们仍然为有关范围带来要紧启发,“研究表明这类C-F键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惰性。”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是那一年的+月份,如“1903”,可获得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能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室温超导造假,迪亚斯被大学扫地外出丨科技整理 | 周舒义、望乡室温超导造假,迪亚斯被大学扫地外出据《华尔街日报》消息,曾声称发现首个室温超导体而备受关注的...
特高压输电技术:制造强国的“金色名片” 电脑修复图片课程 剪辑文字课程电脑 北通连电脑课程互动百科网-生活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知识,权威的中文百科知识网站
Copyright © 2002-2021 互动百科网 (https://www.lubnke.com) 网站地图 TAG标签 备案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