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旅程:从古老奥秘到现代光学的辉煌

时间:2024-11-01 19:25来源:www.dayue2.com作者:未知点击:

导读:

2024 年10 月 17 日,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陈雪波在科普中国说·河南专场“魔力化学 无限可能”主题场带来演讲《像素背后的魔法:一探屏幕发光材料的奥秘》。

以下为陈雪波的演讲节选:

光学是物理学中最古老的一个基础学科,又是目前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伴随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光学的进步大致历程了萌芽时期、几何光学时期、波动光学时期、量子光学时期、现代光学时期等5个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公元前5世纪-16世纪,这一时期主如果“看见光”。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体现了对光直线传播的早期认识。《墨经》中提到“目以火见”,表明古人已意识到视觉依靠于光照。大方光学现象是中国古时候光学最有效果的范围之一,早在周代因为测算的需要,已打造了官方的观测机构,虽然他们的工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对晕、虹、海市蜃楼、北极光等大方光学现象的观测与记载是长期、系统而又深入细致的,世所罕见。

在萌芽时期,光学进步比较缓慢。到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凹面镜、凸面镜、眼镜、透镜与暗箱和幻灯等光学元件相继出现,进入几何光学时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用可能引起版权纠纷

几何光学时期主要指16世纪-18世纪初,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光学进步史上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打造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为了提升人眼的察看能力,大家创造了光学仪器,第一架望远镜的诞生促进了天文学和航海事业的进步,显微镜的创造给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19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其中托马斯·杨圆满地讲解了“薄膜颜色”和双狭缝干预现象。菲涅耳于1818年以杨氏干预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用它可圆满地讲解光的干预和衍射现象,也能讲解光的直线传播。菲涅耳原理后来被进一步进步,成为现代波动光学中的一个核心定义,它可以讲解光的干预、衍射等现象,并在光学设计和光通信等范围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用可能引起版权纠纷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光学的研究深入到光的发生、光和物质相互用途的微观机制中。1900年,普朗克从物质的分子结构理论中借用不连续性的定义,提出了辐射的量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运用量子论讲解了光电效应。

20世纪初,一方面从光的干预、衍射、偏振与运动物体的光学现象确证了光是电磁波;而其次又从热辐射、光电效应、光压与光的化学用途等无可怀疑地证明了光的量子性微粒性。光和所有微观粒子都具备波粒二象性,这个认识促进了原子核和粒子研究的进步,也推进大家去进一步探索光和物质的本质。

1960年美国休斯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梅曼制造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这台激光器的问世标志着激光技术的诞生,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将每年的5月16日设为“国际光日”。激光问世将来,光学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现代光学时期,由强激光产生的非线性光学现象正为愈加多的大家所注意。激光光谱学,包含激光喇曼光谱学、高分辨率光谱和皮秒超短脉冲,与可调谐激光技术的出现,已使传统的光谱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成为深入研究物质微观结构、运动规律及能量转换机制的要紧方法。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互动百科网-生活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知识,权威的中文百科知识网站

Copyright © 2002-2021 互动百科网 (https://www.lubnke.com) 网站地图 TAG标签 备案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