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湖水、一半火焰”,这里藏着中国最好看的的冬季

时间:2024-12-23 16:24来源:www.kangleee.com作者:未知点击:

导读:

中国最大、世界第一大的火山堰塞湖,它就是镜泊湖!镜泊湖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市西南部,直线距离约50千米,处于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镜泊湖在中国唐代被叫做忽汗海,辽朝称其为扑鷰(yàn)水,金朝称其为必尔腾湖,明代始称其为镜泊湖,清初宁古塔流入以湖水照人如镜而得名为镜泊湖。镜泊湖是因为地区发生的强烈地壳运动与多期次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流将牡丹江干流堵塞而形成,其形成时间大约在1万年前,属晚更新世。镜泊湖海拔高约351米,南北总长约45千米,最宽处约6千米,最窄处约400米,总面积约95平方千米,俯视整个湖体平面酷似反“F”形。湖体最大水深处约60米,蓄水量约16.25亿立方米。镜泊湖一年四季风景秀丽,春天冰雪消失,山花竞放;夏天湖水湛蓝,清澈如镜,气候凉爽宜人;秋天层林尽染,湖光山色惹人醉;冬天冰爆、雾凇景色如画,晶莹剔透。湖水的出口处,可以见到由很多柱状玄武岩构成的陡峻峭壁,湖水从高处冲泻而下,形成了一个宽约30米,落差约20米的瀑布,被当地称之为“吊水楼”,是镜泊湖景区著名的景点之一。与其说冬天的吉林龙岗活火山群白雪皑皑,湖畔、树木、凉亭、花岗岩峭壁相映成趣,宛如冰雪般的童话世界,那样镜泊湖活火山群则银装素裹,冰柱、湖水、雾凇、玄武岩石柱巧妙组合,宛如梦幻的冰雪王国!

夏天、秋天和冬天的镜泊湖火山区(图均来自于互联网)

冬天的吉林龙岗火山区(图均为原创图件)

你知不知道?在镜泊湖周围还分布失火山森林1号、火山森林2号、火山森林3号、火山森林4号、迷魂阵9号、迷魂阵10号、蛤蟆塘11号、蛤蟆塘12号、老窖坑、大干泡5号、大干泡5–1号、西小山、东小山和杏山等16余座火山,所组成的火山群被称之为镜泊湖火山群。

这类火山整体分布于镜泊湖的北部区域,火山地貌主要有火山锥、火山口、火山堰塞湖、熔岩隧道和熔岩台地等。火山喷发种类以裂隙式和中心式喷发为主。

镜泊湖火山群是密山—敦化—抚顺新生代火山带的要紧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该火山带最新喷发的火山群。镜泊湖及周围分布的火山全部坐落于敦化—密山深大断裂带的西侧(该断裂带是国内郯庐深大断裂的北延分支之一),该段断裂最新的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晚期。古新世至全新世期间,镜泊湖火山群均有活动,其中第四纪活动可以划分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3个期次,火山区架构环境历程了从俯冲到国内裂谷架构环境的转变。火山渣中碳化木的14C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近期的一次火山喷发距今约3950年。

火山区内的火山岩类以玄武岩、玄武质熔岩、碱玄岩、碧玄岩、响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火山区内的镜泊湖、吊水楼瀑布、洞天一品、火山口森林和熔岩隧道等火山地质景观,绝大多数是全新世火山喷发用途而形成。

黑龙江镜泊湖火山群部分火山的空间展布图(图来自于吉林一号对地观测影像)

镜泊湖火山群全新世以来有过喷发活动的火山有火山森林1号火山、火山森林2号火山、火山森林3号火山、火山森林4号火山、迷魂阵9号火山、迷魂阵10号火山、蛤蟆塘11号火山、蛤蟆塘12号火山、大干泡5号火山、大干泡5–1号火山、五道沟6号火山、五道沟7号火山和五道沟8号火山,它们集中分布在火山口森林、蛤蟆塘、大干泡和五道沟4个地区,常被科学家们称为镜泊湖火山群的4个主要喷发中心和13个火山口。这类全新世火山均为以裂隙式喷发为主的单成因火山。与“欧洲屋脊”意大利卡塔尼亚埃特纳单成因大型活火山、“地中海灯塔”意大利斯通博利单成因大型活火山和磅礴大方的吉林长白山天池多成因大型活火山相比,镜泊湖火山群中的全新世火山群展示出了东方独有些高雅安静与空旷绵长。

黑龙江镜泊湖火山区地下森林1号火山(上左图)、3号火山(上中图)和4号火山(上右图)(图来均源自互联网)、意大利埃特纳大型活火山(下左图,图来自于意大利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所)、意大利斯通博利大型活火山(下中图,原创图件)和吉林长白山天池大型活火山(下右图,原创图件)

火山口森林1号火山、2号火山、3号火山和4号火山呈北北东方向排列,它们也是镜泊湖火山群全新世火山喷发的主要中心,同时也是镜泊火山群中规模最大、海拔最高、溢出熔岩量最多的火山群。因火山口内长满茂密的森林,故有“地下森林”之称,当地又称“火山口森林”。火山群的喷发物主要为玄武岩、玄武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其中,1号火山口是4个火山口中最大的,其坐落于火山群的北端,火山口近圆形,直径400–500米,深度约132米,镜泊湖火山区的全新世玄武质熔岩主要源自1号火山的喷发。2号和3号火山口规模较小,火山口深度大于100米,锥体主要由火山渣、火山弹和玄武质熔岩构成。2号火口最小,直径约70米,呈圆筒状,火山口内壁近直立,无熔岩流溢出口。3号火口直径250–300米,呈不规则椭圆形,火山口内壁陡立,无熔岩流溢出口。3号火山口西壁与4号火山口之间现存有熔岩隧道,熔岩隧道宽5–10米,高2.5–6米,长约20米,呈北东向延伸,东高西低,坡度约30°。1号和4号火山口均存有熔岩流溢出口,宽5–7米,深4–5米。1号和4号火山的碳化木14C同位素年龄显示,其最新喷发时间分别距今约5430年和5190年。

大干泡火山群坐落于大干泡沟谷的南侧,火山森林4号火山口南约2千米处。该火山群现在有2个火山,分别为大干泡5号火山和5–1号火山。其中,5号火山海拔高度710–720米,火山口近圆形,直径约250米,深度5–30米,有一个熔岩流溢出口。火山锥体主要由火山渣、火山弹、玄武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火山喷发物中含有很多的花岗岩角砾,其中大者直径1–2.5米。5–1号火山口坐落于5号火山口北东东方向约700米处,海拔高度约730米。火山口近圆形,直径约30米,深4–18米,无熔岩流溢出口。在5号火山锥体东侧及东北侧发育有4个寄生火山口,直径5–30米,深度2–4米。5号火山的碳化木14C同位素年龄显示,该火山的最新喷发时间距今约3590年。

五道沟火山群由6号、7号和8号火山组成,距离大干泡5号火山口约2.5千米。该火山群沿五道沟河谷东侧呈南北向展布,3个火山拥有一个一同的火山基座。

在其火山群北部有2个直径10–15米的寄生火山口。火山群海拔高度约820–880米,火山喷发物主要有火山渣、火山弹、玄武质熔岩和火山喷发沉降物。6号火山口长轴长度约480米,短轴长度约230米,深约131米。7号火山坐落于6号南侧,火山口长轴长度约220米,短轴长度约130米,深约127米。8号火山口,长轴长度约330米,短轴长度约200米,深约96米。

迷魂阵火山群由9号和10号火山组成。9号火山口呈圆形,海拔高度约1020米,火山口直径60–80米,深5–8米,无熔岩流溢出口。火山群喷发物主要有火山弹、玄武质熔岩和火山喷发沉降物。10号火山海拔高度940–960米,火山口呈椭圆形,长轴长度约200米,短轴长度约170米。火山口内壁陡峭,在西北方向有1处熔岩流溢出口。

蛤蟆塘火山群由11号和12号火山组成,它们的火山锥体主要由火山弹、玄武质熔岩及火山喷发沉降物组成。其中,11号火山的火山口呈近圆形,直径约500米,深约85米。10号火山的火山口呈筒状,内壁陡峭,火山口直径约80米,深约35米。12号火山的碳化木14C同位素年龄显示,该火山的最新喷发时间距今约4660年。

镜泊湖火山群主体受北东走向的基底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2013年至2015年GPS形变资料显示,火山区基本呈现北西–南东方向拉张、北东–南西方向挤压的变化。火山群分布区的底部3–15千米浅层地壳和中地壳范围内仍存留有岩浆房。火山区内聚集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属较高地热异常区。直至如今火山群中仍有火山口在喷冷气。现在,火山区内已发现多处泉眼(如响泉)和火山湖泊(如黑龙潭),其中黑龙潭越深处水温越高,由于潭底有温泉不断涌出泉水,火山区中国大陆热井中的温泉水还持续性释放H2O、CO2、Rn、H2S等火山气体。现有些镜泊湖火山区地震监测资料显示,火山区内发生的地震以微地震为主,偶尔发生有感地震。1975年至2021年火山区范围内有记录的地震共216余次,这类地震以架构型地震和长周期火山地震为主,最大地震为1995年1月7日发生的3.3级地震(资料来自于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吉林地震局、黑龙江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以上证据均表明镜泊湖火山群如今仍有活动。

假如说吉林长白山天池大型活火山喷发形成的巨量玄武质熔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喷发沉降物散发着沉稳与大方。那样镜泊湖大型活火山群喷发形成的巨量玄武质熔岩与玄武岩则充满了大自然的神奇魔力,构成的风景宛若人间仙境!

秋天与夏天的镜泊湖火山区玄武质熔岩(上左图和上右图,图来自于互联网)、冬天的镜泊湖火山区玄武岩(下左图,原创图件)和夏天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火山渣锥(下右图,原创图件)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简称镜泊湖景区)由百里长湖景区、火山口原始森林景区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景区三部分组成。其中,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历史上曾名为“忽汗城”,是中国唐朝渤海都督府上京龙泉府故城遗址。遗址平面呈长方形,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组成。渤海共传十五代王,第一代、第二代在唐代封被为“渤海郡王”,从第三代起,唐代将它晋封为“渤海国王”,渤海政权正式称名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是渤海国非常重要的都城,也是渤海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见证了肃慎族系、靺鞨民族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见证。坐落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西南处的兴隆寺(当地又称南大庙)院内的石灯塔,是唐代渤海时期保存下来的唯一完整的大石雕。石灯塔原高为6.4米,现高6米,由玄武岩雕琢叠筑而成,具体可分为塔刹、相轮、塔盖、塔室、莲花托、中柱石、莲花盛和底座等,全幢雕刻细致,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

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俯视图(左图)和兴隆寺石灯塔(又称石灯幢或石浮屠)(中图和右图)(图均来自于互联网)

镜泊湖景区所在地区属温带国内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天多风干燥,夏天多雨清凉,秋天多晴凉爽,冬天干燥寒冷。在东北区域的寒冬天节,冬捕与冰钓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又极具乐趣的活动,也常被叫做东北人在冬天的“小快乐”之一。镜泊湖中的鱼类群落物种数目高达63种,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第二为鳅科鱼类,与国内内陆鱼类组成的特征相似。其中,冷水鱼种数目为14种,特有鱼种数目为4种。在国内北方区域冰钓和冬捕的选择有不少,如黑龙江镜泊湖、吉林查干湖、内蒙古自治区达里诺尔湖和辽宁卧龙湖。冬天镜泊湖的湖面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更有冰柱、雾凇相陪衬,在冰钓和冬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冰钓和冬捕的乐趣,还可以赏析到镜泊湖漂亮的冰上风光!

黑龙江镜泊湖水下淡水鱼群(上左一)与冬捕(上左二和上右一)、吉林查干湖冬捕(下左一)与冬季钓鱼(下左二)和内蒙古自治区达里诺尔湖冬捕(下右二和下右一)(图均来自于互联网)

补充科普

冬天户外冰钓与冬捕娱乐性强、趣味多,深受大众喜欢,同样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若前往户外拓展冰钓和冬捕活动,以下几个方面安全小提示请务必查收。

1.冬天冰钓与冬捕应遵守当地的安全规定与需要,趁早了解和熟悉溺水自救知识。不要在未经允许的地区进行钓鱼和冬捕活动,也不要在破坏冰面上及其附近地区活动,防止溺水事件发生。

2.冰钓和冬捕时,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现场天气情况。大风、大雪、雨夹雪等恶劣天气下不适合出行,尤其是较远的地方,恶劣天气条件会增加安全隐患‌。

3.冰面的厚度是确保冰钓和冬捕安全的重点。在冰面上活动时,应付场地的冰厚度、硬度和承载力进行熟悉和知道,切忌盲目借助经验做判断。除此之外,冰钓和冬捕前应科学检验冰面的结实程度,确保冰面可以承受人体的重量‌。凿冰工具备锋利的尖部和钩刺,用和携带此类工具时应做好防护手段。

吉林地震局科研职员对冰面拓展承载力科学探测(图均为原创图件)

4.冬天气温极低,防寒保暖手段至关要紧。可以携带冬季钓鱼帐篷和浅易取暖设施,并穿着打扮好保暖衣物,如厚底防滑靴、厚棉袜等,注意手脚和腿部保暖。建议穿轻便又保暖的户外保暖服饰,便于拓展户外冰钓和冬捕活动。

5.冰面光滑易滑倒,注意防滑、防摔。同时,选择安全的钓鱼场地和捕鱼点,防止在进水和出水口处垂钓,这类地方的冰较薄易发生溺水。

6.建议与朋友结伴外出冰钓和冬捕,在遇见紧急状况时可以准时相互帮助。冰钓和冬捕不喝酒,穿着打扮好救生衣,携带安全绳等应对装备,以防意料之外溺水事件发生。

7.触摸饵料配方的手注意勤清洗。户外捕获的鱼类并不是都可以食用,如发现不可以食用的鱼类应抛弃。如果是保护鱼种,应果断放生,切莫可惜。

8.控制好垂钓时间与次数,防止过于疲劳。长期站立或久坐,会使身体某些部位疲劳,适合做一些辅助兴放松活动。如有疾病或者身体不适,应果断舍弃户外冰钓与冬捕活动。

9.在户外冰钓和冬捕时不要乱丢垃圾,保护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导致污染。

10.发买卖外溺水,要维持冷静,双手扶冰,双腿拍水游上冰面,然后爬过危险地区。大声呼救,让周围的人听到你的求救信号。假如落入冰窟窿时身边有支撑物,如树木、船只等,可以尽可能挨近这类支撑物,以降低身体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在冰水中维持身体温暖是尤为重要的,尽可能降低身体的暴露部分,如头部和手臂。假如身边有衣物或毯子等保暖物品,可以尽可能裹住身体。总之,注意冬天户外冰钓与捕鱼有关安全,才能享受这项活动的乐趣!

本期科普结束!小伙伴们,大家下期见!

本期参考文献:

[1] 顾国辉, 盘晓东, 谭雨文, 等. 敦化–密山断裂带帽山–暖木段H2, Hg, Rn气体地球化学特点[C].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 z1, 157-160.

[2] 巩杰生. 黑龙江镜泊火山群[J]. 黑龙江地质, 1996, 7(1), 1-14.

[3] 叶希青, 孙立影, 徐智涛*, 等. 吉林中部靠山区域早侏罗世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点及其动力学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23, 53(3), 964-983.

[4] 徐智涛, 孙立影, 李忠伟, 等. 龙岗火山区早更新世玄武质熔岩成因及其架构意义: 来自Rb-Sr同位素定年, 元素地球化学及Pb同位素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23, 53(3), 887-903.

[5] 樊祺诚, 孙谦, 李霓, 等. 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空降碎屑剖面和喷发历史[J]. 地震地质, 2003, 25(z1), 3-11.

[6] 叶希青, 徐智涛*, 孙立影, 等. 吉林老虎山火山区中新世碱玄岩成因及其架构意义[J]. 地球科学, 2024, 49(4), 1352-1366.

[7] 郭可欣, 刘永顺, 聂保锋, 等. 镜泊湖区域杏山火山群的火山岩特点及其岩浆演化[J]. 地质论评, 2024, 70(1), 137-154.

[8] 闫东晗, 徐智涛*, 徐岳仁, 等. 伊通-舒兰断裂带四平段14C定年及架构意义[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2, 42(8), 835-839.

[9] 尹金辉, 张招崇, 李兆木, 等. 黑龙江镜泊湖区域全新世火山岩l4C测年及其源区特征探讨[J]. 地质学报, 2015, 74(3), 279-286.

[10] 盘晓东, 徐智涛, 李萌萌, 等. 长白山全域旅游交整体系建设多重自然灾害及生态安全评价报告[R]. 吉林地震局, 2022.

[11] 李忠伟, 徐智涛, 闫东晗, 等. 郯庐断裂带北延伊通-舒兰断裂四平段基于高分辨率遥感解译技术活动断层探察项目报告[R]. 吉林地震局, 2020.

[12] 隋学文, 张俊, 石凤姣, 等. 黑龙江敦密断裂带镜泊湖段地堑地热资源评价[J]. 现代地质, 2011, 25(2), 7.

[13] 宋聃, 都雪, 金星, 等. 基于水声学探测的镜泊湖鱼类时空分布特点及资源量评估[J]. 湖泊科学, 2022, 34(6), 10.

[14] 叶希青, 徐智涛, 李萌萌, 等. 天池火山聚龙温泉西南部中更新世粗面质岩浆喷溢年代与地球化学特点研究课题结题报告[R]. 吉林地震局, 2023.

[15] Xu, Z.T., Sun, L.Y., Ye, X.Q., et al.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dikes in the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ic field (NE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coeval Jingbohu and Longgang monogenetic volcanic fields[J].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23, 66 (3), 814-831.

[16] Pang, G., Feng, J., Lin, J., et al. Crust structure beneath Jilin province and Liaoning province in China based on seismic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J]. Journal of Volcanology and Geothermal Research, 2016, 327(15), 249-256.

[17] Xu, Z.T., Ye, X.Q., Pan, X.D., et al. Geochemistry of apatites from preshield and postshield basalts and their petrogenetic implicat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Naitoushan basalt and Heishigou dike in the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o, NE China[J].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2024, 118, 345-366.

[18] Zhang. K., Liu, Z.P., Xu, Z.T., et al. Microbial and hydrothermal dolomite formation in Early Cretaceous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Yin'e Basin: Insights from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J]. Sedimentary Geology, 2024, 471, 106739.

[19] Li, M.M., Xu, Z.T*., Ventura, G., et al. Geochronology and petrogenesis of Early Pleistocene dikes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 volcanic field (NE China) based on geochemistry and Sr-Nd-Pb-Hf isoTOPic compositions[J].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2021, 9, 729905.

[20] Ye, X.Q., Sun, L.Y., Xu, Z.T*. et al. Geochemistry and zircon U–Pb dating of Early Jurassic syenogranite in the Kaoshan area, southern part of the Zhangguangcai Range, NE China,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J]. Geological Journal, 2021, 57(1), 440-461.

[21] Ye, X.Q., Xu, Z.T*., Li, M.M., et al.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Late Jurassic granite porphyries from central‐eastern Jilin Province, NE China: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J]. Island Arc, 2022, 31(1), e12464.

本期作者:徐智涛 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林地震局 博士

李萌萌 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林地震局 工程师

孙立影 吉林地震台 吉林地震局 助理工程师

叶希青 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林地震局 工程师

Ventura·G 意大利地球与物理火山研究所(罗马) 高级研究员

Salvotore·G 意大利卡塔尼亚埃特纳火山观测站 高级研究员

任芳语 吉林地震台 吉林地震局 助理工程师

潘波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副研究员

Eugenio·N 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 生物、生态与地球科学学院 副教授

李忠伟 吉林震灾风险防治中心 吉林地震局 副高级工程师

马宝君 牡丹江地震监测中心站 黑龙江地震局 副高级工程师

徐岳仁 中国地震局预测研究所 研究员

Stefano·C 意大利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观测站 高级研究员

马小溪 吉林地震台 吉林地震局 博士

阮庆丰 吉林地震台 吉林地震局 博士

张宇 吉林地震台 吉林地震局 副高级工程师

徐川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物理学院 博士后

黄亮亮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孙玉涛 河北地质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宋雨佳 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林地震局 工程师

顾国辉 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林地震局 工程师

关升 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林地震局 工程师

Sveva·R·M 意大利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观测站 佛罗伦萨大学 博士

Alessandro·S 意大利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观测站 佛罗伦萨大学 助理研究员

Carolina·B 意大利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观测站 英国剑桥大学 博士

庞晶源 吉林地震局信息中心 副高级工程师

刘冰冰 吉林地震台 吉林地震局 副高级工程师

马飞 吉林震灾风险防治中心 吉林地震局 工程师

闫东晗 吉林震灾风险防治中心 吉林地震局 工程师

Emilio·C 意大利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观测站 高级工程师Francesco·R 意大利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观测站 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 博士

Alessandro·S 意大利地球与物理火山研究所(罗马) 高级研究员

魏恋欢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

敖萌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博士

曹戎机 吉林地震局 助理工程师

张勇 中国地质科学院 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赵春涛 中国科学院 青海盐湖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Simona·G 意大利地球与物理火山研究所(罗马) 副研究员

张笑天 东华理工大学 副教授

闫庆贺 云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副教授

侯颉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博士

张鹏 吉林松原地震监测中心站 吉林地震局 工程师

仲广培 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监测站 吉林地震局 工程师

Arsène·T·S 刚果(金)共和国 戈马火山观测站 高级工程师

Cristiano·T 意大利地球与物理火山研究所(罗马) 高级研究员

章鑫 广东地震局 中国科技大学 副高级工程师

李海艳 福建自然灾害防治技术研究院 福建地震局 博士

贾宝金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副高级工程师

包宝小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副高级工程师

席文雅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工程师

郭明瑞 海南地震局 副高级工程师

贾伟 海南地震局 副高级工程师

乌尼尔 新疆自治区地震局 副高级工程师

闫玮 新疆自治区地震局 副高级工程师

张森 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博士后

张馨文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博士

门兰静 长春工程学院 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 副高级工程师

聂喜涛 吉林建筑大学 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 副高级工程师

韩吉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调查局进步中心 博士后

邹耀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学院 博士

褚小磊 东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

禹禄 浙江大学 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 博士

张坤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博士后

Pablo·R·P 西班牙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副教授

声明:本期文中所有图片及文字均为公益科普,没有任何商业价值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互动百科网-生活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知识,权威的中文百科知识网站

Copyright © 2002-2021 互动百科网 (https://www.lubnke.com) 网站地图 TAG标签 备案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