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长寿的鳄鱼,有上万个后代!丨自然小喇叭

时间:2024-12-27 16:28来源:www.rasxy.com作者:未知点击:

导读:

欢迎收看自然小喇叭栏目的第72期,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大家收罗了一下值得一看的自然新闻和研究:

1)座头鲸游过三大洋,可能为了找对象

2)最长寿的鳄鱼,迎来124岁过生日

3)珊瑚只和邻居繁殖

4)狗狗到底是从多大岁数开始衰老的

5)靠着吃螃蟹,海獭立大功

6)最神秘的铲齿喙鲸,死于头部受伤

座头鲸最远的距离

为了找对象,一条雄性座头鲸跨越了三大洋,打破了本物种历史上最远的记录。

这条座头鲸从东太平洋的哥伦比亚海岸出发,一直游到西南印度洋的桑给巴尔海岸,横跨了1.3万公里。大家首次在东太平洋发现它时是在2013年,9年后,凭着尾巴上独特的凹痕,大家又在印度洋认出了它。巧的是,它被目击的时候,都在别的座头鲸种群里,和一群雄性鲸角逐和雌性交配的机会。

研究者靠尾巴认出了这条座头鲸 | 参考资料[1]

研究者推断,这条雄性座头鲸长途跋涉,就是为了探寻交配对象——它跨越三大洋游动,一旦路遇别的座头鲸种群,就会努力和其中的雌性交配。另一个猜测是,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致使食物分布发生改变,座头鲸的行动路线也因此遭到影响。

通常来讲,座头鲸的迁徙模式很统一。它们会在极地附近的觅食区和热带的繁殖区之间移动,以南北方向为主,可能长达8000公里;但极少在东西方向游出非常远的距离,也极少和别的种群厮混在一块。但,这条雄性座头鲸的行动表明,座头鲸的活动轨迹可能比大家之前想象的要灵活得多。

最长寿的鳄鱼

让大家祝贺这条鳄鱼124岁过生日快乐!

尼罗鳄亨利 | Wild Charles / Facebook

它的名字叫亨利,是一条尼罗鳄,1903年时在博茨瓦纳被抓获,已经在南非的一家保护中心生活了快40年。现在觉得,尼罗鳄在野外环境能活到约70岁,圈养条件下的寿命则会更长。亨利的确切过生日并不可考,依据保护中心员工的估计,它可能出生于1900年左右,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年龄最大的鳄鱼,大伙都在每年的12月16日为它庆祝过生日。

目前亨利的体重大约700公斤,身长5米,体型在相同种类里十分能打。即使已经124岁高龄,它仍老当益壮,体能没出现降低的征兆。它的情感生活也很丰富多彩——在过去的40年里,它和很多个伴侣生下了超越一万个后代。

心宽体胖的长寿亨利 | Crocworld Conservation Centre / Facebook

亨利为什么能活这么久?科学家猜测,可能尼罗鳄的肠道微生物菌群造就了强大的免疫系统,也会它们血液中的蛋白质有非常强的抗菌能力,能够帮助对抗感染;圈养生活也让亨利不需要操心吃喝,并降低了疾病和意料之外的风险,这也能延长它的寿命。不过,要研究爬行动物的长寿缘由并困难,科学家要在它们年幼时给它们打上标签,然后追踪它们的一辈子——但,它们和研究它们的科学家哪个活得更久,还未必呢!

珊瑚只和邻居繁殖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但珊瑚繁殖时却只可以吃窝边草。

在一项新研究里,科学家测量了成功受精的珊瑚个体之间的距离。他们在26个珊瑚群落的上方放置了容器,珊瑚的卵子会进入容器中,一旦进入就没办法逃脱;容器伴随水流移动,珊瑚的精子也会漂到其中,使卵子受精。在容器漂流一小时后,科学家记录了里面每种珊瑚的受精卵的比率,并且测量了珊瑚之间的距离。

珊瑚产卵 | Peter Mumby

结果发现,珊瑚只和身边的邻居繁殖。当珊瑚的距离小于半米时,它们产卵的同步性非常高,受精卵的比率平均能达到30%。然而,当珊瑚之间的距离为10米左右时,受精卵的比率飞速降到10%以下;当距离达到15-20米时,几乎没法成功受精。天气也会干扰受精的成功率,假如风速过快,即使珊瑚之间离得非常近,受精卵的比率也不高——卵子非常快就飘走了,精子压根追不上。

只和邻居繁殖,对珊瑚种群来讲并非一个好消息。全球变暖导致的珊瑚白化现象,正在让珊瑚接连死去,它们的密度也随之减少。即使它们想要繁殖,也会由于和别的珊瑚距离太远而失败。好在,这个研究给珊瑚修复手段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目的——测试珊瑚的密度,努力把密度修复到一个重点数值,让每一个珊瑚的身边都有近在咫尺的邻居。

狗狗衰老年龄

狗狗多大了时算是步入老年呢?

为了弄了解这个问题,科学家近期剖析了832条大龄狗狗的病历。他们发现,在平均12.5岁的时候,狗狗会被兽医描述为老年犬。不过,这一时间对不同品种的狗来讲各有不同:小型犬(譬如杰克罗素㹴)的衰老从14岁左右才开始,但大型犬(譬如拉布拉多)从12岁左右就开始了。

一条15岁半的狗狗 | Tsaag Valren / Wikimedia Commons

这项研究还依据病历,剖析了老年犬五种最主要的健康问题:

1)体重问题(占35%):超重、过轻或者体重上升、降低明显。

2)肌肉骨骼系统问题(占33%):肌肉僵硬、行动困难等。

3)牙齿问题(占31%):包含容易见到的牙垢堆积到牙周病。

4)皮肤问题(占28%):皮肤肿痛、感染或者掉毛厉害。

5)消化系统问题(占22%):包含呕吐、腹泻等。

狗的衰老速度因狗而异,伴随年龄渐渐显现的健康问题也需要主人的更多关注。科学家将借助这个研究结果,开发“老龄犬工具包”,其中包含给主人用的自查表:主人对照自查表,一旦发现狗出现了与衰老有关的健康问题,就能准时就诊,让狗狗活得更快乐、更长寿。

海獭又立大功

之前大家就发现,海獭靠着吃海胆,可以控制海胆数目,从而保持北太平洋的巨藻林生态系统。近期,海獭又立大功了——这次靠的还是吃吃吃!

原本分布于欧洲的普通滨蟹,在1980年代抵达美国西海岸,之后就成了当地破坏性最大的入侵物种之一。它们吃掉幼年的鱼蟹,狠狠打击渔业,还影响了整个海岸线的生态系统,加速沼泽侵蚀。为了消灭滨蟹、降低生态系统遭到的影响,美国各州都投入了几百万乃至上千万USD,还鼓励渔民多多捕捞,但一直效果甚微。

海獭正在啃一只满是蟹卵的雌性滨蟹 | Michael Yang

但,在加州唯一一个有海獭的河口埃尔克霍恩沼泽地,让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用不着人类的干预,靠着海獭的好胃口,螃蟹的数目就完全得到了控制。海獭没可以保暖的鲸脂(海洋哺乳动物皮下的脂肪),天天需要吃下等于体重重量25%的食物,才能支撑我们的能量消耗——而螃蟹就是它们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保护区的研究员估计,这里的海獭每年可以吃掉5万~12万只普通滨蟹。

在几十年以来的密切监测中,研究者发现,伴随海獭的数目恢复,即使污染增加,沼泽地的海岸侵蚀速度也还是减少了80%~90%,有的沼泽地甚至还在扩大。这说明,当大家保护一个生态系统的重点物种时,它们将让整个生态系统愈加稳定,也会给人类降低很多经济损失——而这所有都是不收费的,它们所做的只不过快乐地啃螃蟹而已。

让大家说:谢谢海獭!| Michael Yang

最神秘的鲸

大家终于对世界上最稀少、最神秘的鲸,有了多一点知道。

这种鲸名叫铲齿喙鲸(Mesoplodon traversii),是现存大型哺乳动物中最神秘、人类知道最少的物种。1872年,有人发现了一条铲齿喙鲸的下颚骨骼,并报告了这个物种;此后从未有人在海里见过活的铲齿喙鲸,只有几条铲齿喙鲸的尸体曾搁浅在海滩上,但大多已腐烂。

今年7月冲上海滩的雄性铲齿喙鲸 | NZ Dept. of Conservation

今年7月,一条长达5米的雄性铲齿喙鲸尸体被冲上新西兰的海滩,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头完整的标本。近期,科学家对标本进行知道剖,发现它的下颚骨折,头部和颈部都有淤青,这可能就是它过世的缘由。

科学家还发现,这头铲齿喙鲸居然有9个胃室(一般鲸只有4个胃室),里面残留着还没有消化完的鱿鱼和一些寄生虫。它的上颌骨有已经退化的牙齿,嵌在牙龈之中,这让大家可以窥见铲齿喙鲸的进化经历。科学家还研究了它们与进食、发声有关的结构,测量和描述了它的每个器官。这可以帮助大家知道这种神秘莫测的鲸,猜测它们活着时候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法。

铲齿喙鲸的标本正在被记录和剖析 | NZ Dept. of Conservation

在解剖结束后,科学家将会用3D打印技术复制铲齿喙鲸的骨骼和牙齿,并在博物馆展出,让更多人可以目睹这个最罕见的标本。

参考文献

[1]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241361

[2] https://www.livescience.com/animals/alligators-crocodiles/henry-the-giant-crocodile-who-has-sired-10-000-babies-celebrates-124th-birthday

[3]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18314121

[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sap.13809

[5] https://phys.org/news/2024-12-california-sea-otter-population-invasion.html

[6] https://phys.org/news/2024-12-zealand-scientists-specimen-world-rarest.html

编辑:麦麦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互动百科网-生活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知识,权威的中文百科知识网站

Copyright © 2002-2021 互动百科网 (https://www.lubnke.com) 网站地图 TAG标签 备案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